新闻

2025年10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 - 2025年10月
贯彻贯彻全人教育 立足社区放眼世界
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自1981年创办以来,始终以「全人教育」为核心理念,致力为学生打造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,更注重发掘学生在音乐、体育、艺术等领域的潜能。学校以英语、STEAM、科学教育为三大支柱,不断丰富教育内涵、创新教育形式,既让学生在学术、品格、能力等方面全面成长,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推动社区教育生态的优化。正如学校所秉持的「立足社区,贡献全港,放眼世界」的理念,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、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。
开展英文学习圈 实现「教学相长」
英语教育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与优势领域,曾多次荣获行政长官颁发的相关奖项,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学校英文教学成果的肯定,更坚定了学校深耕英文教育的决心。为了进一步提升英文教学品质并辐射社区,学校特意申请东华三院董事局的拨款,在区内开展英文学习圈项目,助力小学提升英文水准。一方面,区内小学生能获得专业的英文培训,奠定语言基础;另一方面,学校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小学课堂,以「小老师」的身份参与教学辅助,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巩固自身英文知识,培养责任感与沟通能力,实现「教学相长」的双赢局面。
跨学科语言教学 营造良好语言环境
跨学科的语言教学模式也是学校英文教育的一大特色,将英文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。每年还会组织LAC交流团,带领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开展研学活动,此前去过新加坡,近年又前往澳洲。在选拔参与学生时,学校秉持公平原则,不局限于成绩优异者,而是兼顾不同成绩层次、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,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还能获得资助。
此外,学校还会定期举办Treasure Hunt、Funday Booth等丰富多样的LAC活动,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提升英文应用能力。同时,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,通过LAC观课活动,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观课,学习如何在非英文学科中融入英文教学,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。
完整STEAM教育体系 开展跨科专题研习
近年来,STEAM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另一核心方向。李校长不仅担任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席,并在STEAM教育常务委员会任职多年,对STEAM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前瞻性的规划。因此学校开展STEAM教育,绝非「浅尝辄止」的兴趣活动,而是强调「品质优先」,所有活动都基于合理的课程基础与明确的培养目标,为香港和国家培养创新科技人才。
为了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,学校构建了从中一到中三的三级课程框架:中一阶段,引导学生广泛涉猎Robotics、Coding等基础内容;中二阶段,深入学习3D打印等进阶技术,提升实践操作能力;中三阶段,开展大型跨学科专题研习,学习使用智能方法制作曲奇饼。每年4月,学校还会在家长日举办曲奇饼展销会,将成果向家长和社区展示,部分产品还会作为公益礼品赠送,既检验了学习成果,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
深化科学教育发展 推动小学X中学联动
随着教育趋势的发展,学校在STEAM教育的基础上,进一步将「科学教育」纳入重点发展领域。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优势,计划开展科学学习圈项目,组织学校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,为区内小学教师提供科学教学指导,帮助他们理解「科学探究」与普通「探究式学习」的区别,将科学性思维融入小学科学课堂;同时,也会组织本校学生参与小学科学活动的辅助工作,让学生在巩固科学知识的同时,培养科学传播意识。李校长希望借此构建「小学-中学」联动的科学教育生态,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,初中阶段强化科学探究技能,高中阶段奠定科学知识基础,推动整个社区科学教育品质的提升。
创新应用人工智能 提高自主学习效率
在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浪潮中,学校也积极探索AI 在教学中的应用,主要聚焦于自主学习,搭建线上学习平台,学生完成作业后可由AI即时批改,系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回馈与奖励,提高自主学习效率。同时,学校明确反对将AI用于「替代教师工作」或「帮助学生投机取巧」,如利用AI代写作业、应付考试等行为。
学校将AI教育分为三个层次:面向全体学生,教授AI的基础应用方法,培养对AI的认知与接纳度;针对教师,开展AI相关的专业培训,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;对于有潜力的精英学生,则引导他们深入学习AI程式设计、AI创新应用等进阶内容。目前,学校已与部分大学展开合作,共同研究AI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,未来计划进一步推动学生「熟练运用AI但不依赖AI」,让AI成为提升学习能力、创新思维的工具,而非「捷径」。
走出课室、探索世界 服务社会、拓宽视野
学校始终坚持「立足屯门,不局限于屯门」的理念。李校长认为,若学生的目光仅停留在周边环境,缺乏对外界的探索,视野会逐渐变得狭窄。作为东华三院辖下学校,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,能够提供丰富的交流资源与机会。多年来,学校秉承「走出课室」的理念,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校外活动:在香港本地,有各类社区调研与实践活动;在全球范围,与世界各地的学校开展交流团项目,让学生走出香港,感受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,拓宽国际视野。
今年,学校还为中一学生设计了一项全新的社区探索专案。项目中,学生将走进社区,与区议员、艺术工作者、立法会议员以及康文署等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,深入了解社区的运作机制与不同群体的职责,认识社区的多元面貌。这一项目不仅能让学生更贴近社区、增强社会责任感,也能帮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,为未来融入社会、服务社会做好准备。
参加制服团体活动 培养纪律与管理能力
从几年前开始,学校便要求全体中一学生必须参加制服团体活动,例如童军、青少年军、海事青年团等。这一举措源于学校对中一学生自理能力下滑问题的关注——部分学生存在收拾书包不规范、物品携带不齐全等情况,缺乏基本的纪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。
李校长表示,纪律并非「盲目服从」,而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基础。通过制服团体的定期聚会与训练,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要求,这种自律意识会辐射到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,帮助学生学会规划时间、专注学习,培养坚毅的品格。
制服团体活动特意设置了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,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经历「难关」,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升抗挫折能力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许多家长起初可能担心孩子「吃苦」,但看到孩子在活动中逐渐变得独立、坚强,也逐渐理解并支持学校的这一安排。